工程案例

工程案例

冶金专用设备行业竞争情况及前景趋势变化分析(附报告目录)

发布日期:2023-12-23356    已浏览 作者: 工程案例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现有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比较充分,形成了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都可参与竞争的竞争格局。其中,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实力丰沛雄厚,生产线技术先进、相关设备齐全、产品质量高但是售价相比来说较高,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等。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规模偏小,为保证设备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非公有制企业往往会选择主要进行研发设计,以外协采购的方式从专注于加工制造的企业采购外协设备与控制管理系统,或者选择专注于其中的几条生产线进行研发生产。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1-2026年冶金专用设备行业市场调查与研究及前景预测报告》

  从细分市场领域来看,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集中度亦较高,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厂和秦皇岛秦冶重工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产量占据了中国金属冶炼设备产业近三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中国一重、中国二重和太原重机的产品产量则占据中国金属轧制设备产业一半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此外,德国西马克集团、西门子奥钢联、意大利达涅利集团三大国际冶金设备公司仍然在中国冶金专用设备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专用设备再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最重要的包含: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千里马工程机械再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能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等。

  当前环保治理的力度慢慢的变大,钢铁业环保治理任务艰巨。目前,中国钢铁行业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节能环保投入历史欠账较多,不少企业还没做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节能环保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这对于冶金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的一大机遇。一些冶金装备制造企业也正在全力研发相关的环保装备和技术。

  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载体分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足,属于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是不多。虽然国内部分钢铁企业已拥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装备,部分关键高端装备还依赖进口,一些冶金装备主机上的减速机、轴承、液压件、电动机、电器件、自动控制等核心部件仍然配置国外产品。据海关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额都在3000 亿美元(约合1.86 万亿人民币)左右。同时,国内还有一批钢铁企业的冶金装备仍处于中低端水平。因此钢铁这一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和技术进步,必须依靠先进、高端的装备来支撑。钢铁行业的智能冶金装备市场巨大,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日趋紧张、成本上升、人的因素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开发高端及智能产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夯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础,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层次地融合的主攻方向。一些企业在冶金、采煤机械上开展了智能方面的研发工作,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在冶金起重机、装卸料机等冶金辅助设备上,一些钢厂也在尝试智能装备,增加了智能功能。随只能技术逐渐完备和丰富,其工业化应用将逐渐推广扩大,将在推动冶金工业精细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冶金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是冶金装备制造企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 年)》提出,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国家为重点,逐渐完备与相关国家投资合作的机制,加强协调,发挥好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有序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鼓励优势钢铁企业到海外建设钢铁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带动先进装备、技术、管理对外输出。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已开始在中亚、南亚等地投资建厂。例如,中国中冶、马钢集团与瑞士福莱姆公司共同签署了哈萨克斯坦 100 万吨/年综合钢厂项目合资公司备忘录,甘肃酒钢集团也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这些“走出去”在海外投资建设钢铁厂的企业,大多采用国产的冶金装备,这就为国内冶金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带来良机。

  (4)2017 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工信部 2017 年底推出的《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提出了2020 年末再制造产业市场规模达到 2000 亿元的目标。在政策引导下,市场将会得到加快响应和推动,相关企业应重新思考自身业务发展,制定发展目标计划。同时,冶金装备制造企业应重视政策发展动向,力争成为试点单位,获取更多政策支持。

  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指金属冶炼、轧制、铸造等生产专用设备的制造。冶金专用设备行业主要以钢铁冶炼为主,因此冶金专用设备行业与钢铁行业紧密关联,钢铁行业的市场波动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需求。冶金专用设备制造是典型的下业需求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息息相关。随着我们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快速地发展,钢铁行业和冶金专用设备制造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冶金专业设备市场,市场规模占世界冶金专业设备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

  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典型的下业需求拉动型行业,其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固定资产投资、下业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日渐增长,专用设备需求量一直增长,专用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明显地增强。相比别的类型的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技术上的含金量高、资金需求量大、毛利率较高等特点。

  工业与信息化部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引导与培育再制造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进再制造技术成果在冶金行业深入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冶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发展再制造产业是落实“中国制造 2025”、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因此,基于绿色制造、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多种因素考虑,冶金机械行业再制造技术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

  2017 年 11 月 10 日,工信部发布《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下称《计划》)提出,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机电产品保有量巨大,再制造是机电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下一步要开展以高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可靠性要求、高的附加价值为核心特性的高端智能再制造,提升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管理上的水准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实现绿色增长。到 2020 年,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 2000 亿元。我国高端智能装备再制造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到 2020 年,突破一批制约我国高端智能再制造发展的拆解、检测、成形加工等关键共性技术,智能检测、成形加工技术障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布 50 项高端智能再制造管理、技术、装备及评价等标准;初步建立可复制推广的再制造产品应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立 100 家高端智能再制造示范企业、研发技术中心、服务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产业集聚区等,带动我国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 2000 亿元。

  政策将重点支持多个领域,涉及增材制造、特种材料、智能加工、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等;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盾构机、重型机床、内燃机整机及关键件(重点推进示范企业建设);工业机器人、大型港口机械、计算机服务器等再制造;再制造智能设计与分析、智能损伤检测与寿命评估、质量性能检验测试及智能运行监测及智能拆解与绿色清洗、先进表面工程与增材制造成形、智能再制造加工等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等。